什麼是公民行動方案?

   2011年9月起法治教育向下扎根中心 (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前身) 開始推廣「公民行動方案」(Project Citizen)。該方案是由美國公民教育中心(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為培養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所發展出來的公民教育教材。該方案的進行主要有4個步驟1.確認社區裡的公共政策問題(choose a problem);2.進行研究 ( conduct research);3.確認解決方案(identify solutions);4.提出行動方案(present an action plan)。該方案在世界各國進行多年來,業經超過150萬青少年曾參與該方案,已成為促進民主發展重要的教育方案。

 

 緣起

  初接觸「公民行動方案」,是在2007年5月17日至20日與林佳範教授參加由美國公民教育中心(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辦之「公民教育世界年會」(World Congress on Civic Education Buenos Aires 2007;該次會議介紹請見法治教育隨想--記於阿根廷公民教育會議之後 (原載於第六十屆律師節紀念特刊))。在會議中我們了解到與會的多數國家,曾由美國資助,推廣「公民行動方案」。各國留下相當多的推廣經驗,令人印象深刻。例如,有非洲國家的學生,用此方案解決了自己的水資源分配問題。有北愛爾蘭的教師,將此教材用於對其國內族群分裂的事例,也有喬治亞共和國對落實該教材提出方法上的分析。該次大會並特別安排一時段,分東歐、非洲、亞洲等地區,分別檢討各地實施該教材的問題。

 

  自2003年起推廣同樣由美國公民教育中心所發展之「民主的基礎:權威、隱私、責任、正義」系列教材,至2007年當時已漸漸步上軌道,這是美國公民教育中心對本中心相當稱許之處。但是當見到其他國家多在實施「公民行動方案」,而非我們所熟悉的「民主的基礎」,我們不禁思考是否要接著推廣「公民行動方案」。當時大家觀察到,「公民行動方案」的推廣不像「民主的基礎」具有較固定的知識基礎及具體的價值方向,「公民行動方案」著重於提出行動方案前應執行的步驟,推廣的難度較低,而且學生完成「公民行動方案」的成果,如同我們中小學的科學展覽,有固定的成果展示版,在宣傳的效果上更能吸引媒體及大眾的目光。而且對有心推廣公民教育及法治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來說,「公民行動方案」與「民主的基礎」可相互援用,相輔相成,這對公民及法治教育的推廣都助益甚大。於是決定先將書本翻譯出版,再逐步推廣相關活動。

 

 翻譯出版

  2009年2月3日取得美國公民教育中心簽署授權合約。工作同仁隨後在推廣「民主的基礎」系列教材時,努力挪出時間著手出版的準備工作。

 

  一般出版翻譯著作的過程,不外是先由翻譯人員完成翻譯稿件,再由審定人員完成審定文件而後定稿。「公民行動方案」的審定工作較特別的是集結法律專業及教育專業的志工( 包含朱惠美、李岳霖、吳忠泰、陳端峰、陳麟祥、許珍珍、黃啟倫、彭景曼、詹宗諺、劉金玫、滕澤珩、潘蓓臻、蕭玉芬),經十餘次的討論才完成定稿。此一過程除可確保出版文字在法律觀點及教育觀點皆能符合標準,也可使志工熟悉「公民行動方案」的內容,以便隨時為下一階段的推廣計畫投入必要的人力。

The World We Want

  2010年參加美國公民教育中心在印尼雅加達舉辦的該年度的公民教育世界年會,大會發給每位與會者「The World We Want」DVD。該影片的標題在強調,透過每個公民的行動,使週遭的環境有所改變,即有機會夠創造我們要的世界。影片中報導各國優秀的青少年團隊的傑出成果,例如,美國學生為解決其過度肥胖問題,向學校提出健康饍食方案,進而影響其同一地區學校的午餐內容;塞內加爾的學生為了讓社區取得更潔淨的用水,發動一請願遊行,促使其社區的廢棄水塔修復,使大家有潔淨的水可用;約旦的學生為解決學校中的暴力凌虐事件(包含學生對學生,老師對學生,學生對老師),提出相關解決方案,並獲得同一地區教育當局的採納;印度的學生為保存其地方的古蹟,向其政府官員請願,請求修復該等古蹟(相關資訊詳見http://theworldwewantfoundation.org/)。我們經過影片的洗禮及拍攝人員的解說,更深刻體會「公民行動方案」所具有的改變世界的魔力。其後的幾次推廣活動,該影片剪輯後配上中文字幕播出,也都獲得與會者的熱烈回響。

 

 教師試作

  對於「公民行動方案」這一全新的教學方案,要在中小學找到願意實作的教師,並非容易的事。主要原因在於,中小學老師總是有上不完的課程等著他們,除非遇到特別有心的學校或老師,否則很難找到有意試教的老師。

 

  2011年,透過過去與民權國小所建立的友好關係,徵得該校校長、主任的支持,招募到兩位自願參與的老師,使得「公民行動方案」能在民權國小的兩個班級試作。學生試作成果經過導師及學生近一學期的努力,在2011年6月發表。兩班學生恰巧都是以校園霸凌作題目,發表時表現的中規中矩,有模有樣,令人好奇老師與學生到底花了多少時間準備。據林麗雲老師、林孟穎老師告訴我們,他們幾乎在一整學期中,每週花3到4個小時依「公民行動方案」教材中的步驟進行課程的討論,由於四年級的小朋友在聽說讀寫上仍有部分問題需要克服,老師們甚至在討論的過程親自作筆記給同學看,以便讓同學們有個效法的模範。老師很驚訝於同學們在發表成果時能夠不看講稿,依大綱解說內容,這在過去幾乎是看不到的。老師們也發現,經過同學們長期深度的討論互動,班級的氣氛變得更融洽,這是始料所未及的。

 

  兩位老師願意花如此多的時間進行試作,至為感佩。這次的試作使得公民行動方案在未來相關活動推廣的時間長度及年齡層上,能夠作更精確的掌握,收穫很大。

 對外推廣

 

  第1次對外公開推廣「公民行動方案」是在2011年9月3日的「『老師不必當超人』教師工作坊--以建立友善校園的學生公民行動為例」之活動。該次活動由國際扶輪3480地區、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主辦,有中小學教師共約80名參加。活動當天上午由林佳範教授及劉金玫律師說明介紹「公民行動方案」的基本精神及原理。下午則將與會教師分成4組,由各組的老師依各組選定的題目,依「公民行動方案」所提供的流程提出解決方案,其中除了一組是以上學不必穿制服為主題外,其餘各組皆是以消除校園霸凌問題為主題。要老師們在這活動中討論校園中的問題,並對參加活動的成員發表成果,難免擔心是否會讓老師覺得被強加不必要的工作,而且這些成果發表後,可能也只是一項活動紀錄,不會成為實際執行的方案,難免令人懷疑僅是紙上談兵的表面工作,不知是否會讓參加的老師感到不耐?

 

  看過各組的成果發表後,就知道前面所擔心的完全不成問題。各組發表者除了能有條不紊的提出各組的討論內容及主張,還不時插科打諢,引發笑聲,使當天會場的熱度達到極高點。原來討論互動所聚集的能量如此之大,它不僅能讓民權國小的四年級小朋友班級氣氛變得更融洽,也能在短短的半天內使參與研習的老師們感到樂在活動中。我們盼望這股活動的熱度能夠傳到教室現場,使教室的學生也有機會領略其中的奧妙。

 

 對未來的期許

  公民行動方案除了是藉由學生討論互動,使同學體會公共政策形成過程的民主教育方式,更是可能具體影響各級政府施政的民主活動。實施此一方案不僅能使學生在討論互動中學習公民活動的知識與技能,也是人們改變週遭環境的可能契機。我們期許未來學校中的民主法治活動,不再只是畫反毒海報,辦理全校的優良學生選舉(此活動為筆者所反對,擬以他文討論),而是讓學生可以用週遭環境的公共議題,或自身所處團體的公共議題,舉辦如「公民行動方案」足以學習到公民活動知識與技能的教育活動,更期待如此的活動能與社會活動緊密結合,人民的聲音能夠藉此等活動在社會上發聲,為執政者所重視。 文/張澤平律師(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執行委員)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