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公民行動方案種子教師工作坊開放報名

博愛座的爭議,到底誰可以坐?

電子郵件無法正常顯示?
請在瀏覽器中觀看
                                                                                                       學 習 思 辨 的 智 慧,散 播 正 義 的 種 子

法治教育  給我報報】2023年06月號

       一年一度【全國公民行動方案種子教師工作坊】開放報名囉!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7/31截止唷!

   時間:2023/8/18(五)08:30-17:00  

   地點: 台中愛心家園(台中市南屯區東興路一段450號)

   工作坊相關資訊:https://www.lre.org.tw/news/830

 

 

 

 

我們認為若沒有從小參與公共事務,是無法形成未來健全的公民。沒有從孩童時期即開始關心週遭,理解世界必需由你我一起來改變,長大後更不可能會自動來參與公共事務。強調民主多 元的社會,若不從小即訓練溝通參與的能力,如何在多元化的社會,來針對公共議題審議,進 而形成共識與分工,能完成社會的改進。

公民行動方案可以與探究與實作課程結合,還在苦惱怎麼帶領公民行動方案嗎?別擔心,工作坊專業講師帶您一起來實作。

 

----------------------------------------------------------------------------------------

 公民行動方案競賽參賽指導老師心得

                                                                                                           屏東女中鄭尹秀老師

聞這個競賽活動已經舉辦多年,過去也有許多學生前來詢問,但最終都停留在「只聞樓梯 響,不見人下來」的階段。因此,在本學年初開始的「探究與實作: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課程中,我決定讓學生在實作的課程成果中有更多元的展現,其中包括納入公民行動方案這個選項。

從生活中發現議題

起初,孩子們在選擇和討論議題時很難聚焦。有些主題過於雄心壯志,有些主題不具公共性。偶然,在與同學閒聊中,她們發現了屏東車站腳踏車的違停問題。這是一個日常生活中常見但被忽視的現象,因而引起她們的好奇心,想進一步去了解發生的原因以及是否有改善的可能性。

勞心費力,越挫越勇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問題,孩子們首先利用放學時間進行街訪和問卷調查,同時與政府相關部門和主管機關聯繫。然而,這些努力並不順利,她們也感到挫折,不知道是否能繼續進行公民行動。我告訴她們,方法有很多種,如果一條路行不通,我們可以嘗試其他方式。於是,她們改變策略,在校內和火車站進行連署,聯繫民意代表等等,最終使她們的目標得以更進一步。

在車站進行連署的過程中,孩子們面對陌生人提倡他們的理念,尋求支持,這讓他們在勇氣、應對能力和溝通技巧上有了重大突破。這讓我回想起自己過去參與國科會大型面訪案的經驗,當時要到樣本家中進行訪問,尤其是面對被拒絕的情況,給了我很多寶貴的成長機會。同樣地,我希望透過這樣的倡議活動來磨練孩子們的心智和毅力。因此,在我心中,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公民行動的「過程」,孩子們必須在這個過程中為了他們的目標不懈努力,並隨時調整策略。這才是公民行動的「本質」。

披荊斬棘,闖進決賽

學期接近尾聲,公民行動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然而,接下來將進入過年和寒假期間,這段時間大家必須分工合作,利用通訊軟體進行討論,最終在最後一刻提交了作品參賽。在等待的過程中,孩子們的心情非常緊張不安。幸運的是,在3月2日傳來了捷報,我們順利進入了決賽。然而,問題隨之而來,我們即將進行校外教學活動,需要準備投影片並排練發表,而時間已經非常有限。更加困難的是,還有兩位組員確診,但多虧前兩年疫情期間的遠距學習經驗,確診的組員仍然能與我們同步進行練習,順利解除隔離,北上參加競賽。

頒獎時刻來臨,孩子們既興奮又期待,在宣布特優名次之前,我內心甚至已做好了安慰她們的打算。在宣布的那一刻,我內心真是太太感謝評審能看到這群屏東孩子的亮點與努力,這群普通班的孩子,透過得獎帶給她們的肯定必能大大增加她們的自信,這一刻,什麼都值了!

碩果累累,滿載而歸

透過這次的競賽經驗,無論是孩子還是我自己,在過程中都是收獲滿滿。特別是北上發表的經歷,讓孩子們有了相互觀摩和學習的機會。這次比賽有很多優秀隊伍,無論是公共通行照明權、學生服儀、月經平權等等議題上都有很棒的倡議與行動,願這些孩子日後都能帶著公民參與公民行動的理念長大,為我們的社會注入更多力量,願我們的明天都能更好!

----------------------------------------------------------------------------------------     

   晨光律師入班心得

         

    呂雅莘律師 

       由於法扶基金會美琪的介紹,誤打誤撞參加了法治教育基金會的培訓課程,完全狀況外的以為是律師公會的在職進修課程,沒想到竟然開啟了後續入班的奇幻之旅!

基金會所提供的教材,是美國公民教育中心出版的民主基礎系列叢書,內容特別強調各個主題的思辯及參與討論。從小填鴨式教育,習慣了老師給答案,我一開始接觸的時候還真有點手忙腳亂,後來買了這一系列的書籍來看,認真地研讀了入班的單元,終於能夠明瞭基金會這一系列入班課程的精髓,與其說是入班授課,我覺得更能夠培養孩子的思辯能力。

抱著忐忑的心,前往安排的國小入班,感覺比去開庭被法官曉諭還可怕,但是一走入教室看到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容,心中的大石頭就放下了。隨著課程的推展,每每提出問題讓孩子們思考,總是會收到出乎意料、無法預期的答案,除了搞笑的回答以外,更有不少意外的驚喜,哇~你怎麼可以想到這個答案,老師都沒想過耶!

每個班級的小朋友都有不同的課題,是班級導師希望我們能夠利用課程帶進法律的觀念,進而引導孩子們正確的法律常識以及讓孩子們了解自己的責任是什麼。不過,我覺得入班最困難的地方,反而是小朋友舉手搶答,究竟要點誰起來回答?有時候我說:「請那個戴口罩的同學,請你回答。」同學們就會說:「老師,每個人都戴口罩,妳到底是叫哪一個?」也正因為每個同學都戴著口罩,有臉盲病的我,有時候無法分辨哪位同學點過幾次了,然後就會有同學抱怨說:「老師,某某同學已經回答第五次了...」當老師真辛苦,還不能偏心呢!

為了入班,我認真地備課、閱讀書籍、製作PPT、採買小朋友喜歡的小東西當有獎徵答禮物,這些入班的經驗,讓我收穫滿滿,真的是名符其實的教學相長,也讓我解鎖了當老師的經驗,我的入班挑戰,成功!!

----------------------------------------------------------------------------------------

     【思維客棧civic blog博愛座的爭議,到底誰可以坐?【余韋德律師】

       公共交通工具的座位應該分配給有需要的人,目前現行法規用老弱婦孺來描述有需要的人,但這是一個不明確的概念,欠缺客觀的標準,反而造成很多爭議。

       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3條第3項:「大眾運輸工具應規劃設置便於各類身心障礙者行動與使用之無障礙設施及設備。未提供對號座之大眾運輸工具應設置供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優先乘坐之博愛座,其比率不低於總座位數百分之十五,座位應設於鄰近車門、艙門或出入口處,至車門、艙門或出入口間之地板應平坦無障礙,並視需要標示或播放提醒禮讓座位之警語。」,因此,可以看得出來,該條文只規定了大眾運輸工具應設置博愛座,但卻沒有對老弱婦孺給出明確的定義。

      所以,我們首先要先定義,什麼是「老弱婦孺」?要幾歲才是老?什麼情況的人稱為體「弱」?幾歲以下的小朋友才能稱作「孺」?更何況,每個人對於老弱婦孺的理解,其實大不相同;因此,立法者在訂定法律時,應該讓所有人包括法院在適用這項規定的時候,都可以有很清楚的判斷標準,才不會導致人民的無所適從,這樣的原則稱為「法律明確性原則」,由此可見,當我們覺得很難界定誰才屬於「老弱婦孺」時,就代表這樣的規定可能不符合法律明確性原則。

但是,有時候法律的不確定性卻有它存在的好處,在某些情況下這樣適用法律就會比較寬鬆,解釋的空間也會比較廣,因此,該條文應該可以推論出是立法者故意作這樣的法律設計。例如,若不屬於老弱婦孺,也非身心障礙者,當他突然身體不舒服,或是一位穿著高跟鞋背很多行李的人,他們可以坐嗎?其實,博愛座的英文名稱為「Priority seat」,意指優先座,只要有需求的民眾均可自行坐上,沒有身分區別。

       最後,提醒各位讀者,法律是道德最後的底線,或許我們該撕掉博愛座的標籤,讓所有需求者都能自在地使用它,才不枉其設立的美意。

法學小字典 權威與分配正義

由人民選任適當的人來制定法律或規則,而制定法律或規則就是權威行使的一種方式。至於誰可以坐博愛座,就涉及分配的公平性,如何公平分配事物?當分配遇到困難時,要思考哪些面向,來幫助我們做出公平的決定?所謂分配正義就是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分配。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超級公民GO!」

    深入探討公民與法治教育的新聲音!讓我們相約空中見!

    每週六下午15:05-16:00,全台各地都能收聽!
    我們將透過訪談方式,與公民及教育現場第一線接觸,

    與時事議題不斷地思辨、對話,重新定義公民與法治教育!

 

您或您的家人、朋友是否正在面臨家庭暴力?本次節目特地邀請到歌手珊珊林彥君和劉鴻傑大律師,分享家庭暴力防治相關法律規定,敬請鎖定收聽!

主持人: 蘇哥哥 蘇銘翔

播出時間:6月17日(六)下午15:05

    超級公民GO

【公民咖啡館:家庭暴力防治宣導1】  https://reurl.cc/lDZWjY

 

           

 

 
 

持續關注本會動態



捐款支持法治扎根



購買本會出版品!
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 
電話 (02)2521-4258|傳真 (02)2521-4245
Email civic@lre.org.tw|網址 www.lre.org.tw
104 臺北市中山區松江路100巷4號5樓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版型以創用CC 3.0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 授權條款釋出。
此作品來自Mailchimp 製作的 Email Bluepr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