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行動方案競賽指導老師心得】-第十屆高中組優選 新竹縣六家高中

作者: 
新竹縣六家高中 郭洺儒老師

 

起初因為自己過往的工作經歷和論文研究,主要探究問題導向教學,適逢108課綱,未來高中二年級即將上路的「探究與實作」課程,希望能引導學生從知道到做到的學習歷程,也期望學生能在過程中學習在課堂以外學不到的知識、情意、技能,便徵求一年級的學生主動報名參與,透過每週五的午休時間開會討論。

 首次帶隊的我也深怕有所疏漏,幸好有民間法治教育基金會出版的「公民行動方案教師手冊」,讓我能一步步引導學生;一開始,我們從生活中的現象覺察公共政策問題,從報紙、從生活周遭的日常事件出發,學生感受到的問題包括公車時刻不準、狗大便困擾、街道垃圾…等問題,最終由十個人討論後決定以新竹公車的問題著手,接續便請學生蒐集各路線的相關資料,進而進行使用者的訪談與調查。然而,在過程中卻發現問題的面向過於廣泛,新竹縣與新竹市的公車路線有所差異,觸及的人數也難以推廣,甚至難以在課程以外的時間進行更深入的探究,因此,在全盤考量之下決定以學生最熟悉的校園問題為出發。

 有了前一個月的經驗,我也像是學習者的角色與學生一起再次探究校園內的公共議題,由於是熟悉的校園,能感受到學生深切的對於校園議題有極大興趣,我們透過感受地圖圈選出公共問題,包括校門前車道擁擠、學校升旗問題、午餐過剩、販賣機問題、腳踏車停放處問題…等,藉由影響力大小與學生和學校支持度,抉擇大家最有共識的議題,最終以「校園腳踏車停放問題」為考量。

 

 第一階段覺察問題後,我希望學生們化身為設計家,為受到困擾的同學們解決問題,詢問使用者的困擾程度有多大?以學校的立場而言當初的設計規劃是什麼?接續便分別擬訂問卷發放給全校騎乘腳踏車的同學,以及邀約學校總務主任訪談學校的規劃初衷,在過程中引導學生如何擬定問卷、發放過程的演練、訪談稿的設計與訪談過程的演練,這些細節即便瑣碎卻是得到結果最重要的事情。

 第二階段在知道使用者困擾和校方立場後,想像可以解決的方法與對應的相關單位,在學生們歸納出幾點問題:擺放位置擁擠、雨天不便、管理規範不清後,由學生找尋相關資料,包括法規面向、他校作法、實際可行政策,擬訂可行的方案;這個階段是最重要也是最耗費時間的部分,由於公共政策的制定仍須依循法規標準,在接連幾次分組討論後,引導學生所設想的方案,皆必須在學校與學生的各方權衡考量之下做出利弊分析,學生也在一次次的討論逐漸形塑出可行的政策。

 第三階段有了各方的考量後,最重要的仍然是將我們的想法告訴對應的單位,因此我們召開了「提案大會」,在過程當中免不了不斷的演練與修改提案內容,目標希望能讓負責的單位能聽到我們的心聲,受邀負責學校設備的總務主任與交通安全管理的教官在聆聽學生們的想法後,不但給予學生們建議,更提出學校也剛好有經費整頓學生停放腳踏車處的計畫。此時,也因為有了校方的力量,讓學生所提出的計畫可以更加順利進行。

  然而,學校整頓停放腳踏車的動工時間在暑期,我詢問學生那麼現在騎乘腳踏車的同學,能不能為他們解決目前的困擾呢?學生便提出可以DIY動工改善的方式,不僅與學校溝通加裝LED燈,更利用不要的木板與帆布搭建臨時停車區,看到學生這麼有創意的表現,深深感受到解決問題的自信。

 最後,在得知入圍時,學生們卯足全力的演練上台內容,彼此分工編擬劇本、製作投影片、製作道具…等,這些主動報名的10位學生平時在課堂上便展現積極認真的態度,在行動方案中看得出他們全力以赴的態度,更能知道每一位同學的專長與特質,各自為團隊盡一份心力,我知道即便他們沒有得名,也在過程當中收穫滿滿。

 因為疫情延後比賽,也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完成比賽內容,很幸運的獲獎不僅僅只是團隊一起的努力,也因為有校內師長們的協助,才能有所成果。我時常告訴學生們,雖然結果很重要但是過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穩穩地做好每一件事情,透過分工合作一起完成最終的目標,身為引導他們的我,也隨時在調整步調與引導方式,協助蒐集各方資源,比學生先看到更遠的地方,再一步步帶領學生挖掘資料、完成任務。相信經過將近一年的時間,這些寶貴的經驗將是學生能夠一輩子帶得走的能力,對我而也是一項深刻的教學,亦是激勵自己精進專業的動力。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