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生為師:從課堂走入社會的公民行動方案
【參賽感言】以學生為師:從課堂走入社會的公民行動方案
撰稿人:內湖高中 陳泰寧老師
這次有幸指導來自9所不同學校組成的高中聯隊,參與公民行動方案競賽。學生們選擇的主題是「改善社會中的歧視問題」,看似模糊而遙遠,實則在我們週遭隨處可見。
剛開始,學生對於「歧視」議題感到困惑,因為無論是 #性別、族群、年齡,甚至是外貌與身分,都在社會中不同層面上存在著隱性或顯性的偏見。為了理解與聚焦,進行了大量的資料蒐集、訪談與問卷調查,也嘗試社群推廣、設計課程,主動約訪立法委員陳培瑜⋯⋯每個小小的行動都需要耐心與堅持。他們學會了如何溝通、協調與傾聽,也學會了在挫折中重整腳步、重新出發。
在這段過程中,最常讓我感動的,不是我教會了他們什麼,而是他們教會了我「如何從他們的眼光看世界?」那是一種更敏感、更包容、也更勇敢的視角。勇於碰觸現實中的不公平,不僅願意提出問題,更勇於面對回應社會的冷漠與挑戰。
逐漸明白,公民行動並不會馬上看到結果,但每一次對話、每一場活動,都可能是改變的種子。
最後,雖然只獲得「佳作」的成績,但這其實遠遠超過一個名次的意義。學生們將得來的獎金全部拿去買了便當,親自帶到龍山寺,發送給街友與弱勢者。他們說:「我們無法馬上改變整個社會的歧視,但至少能從理解與關懷開始。」
我很感動,也深感驕傲。教育的價值,不只是在成績上,更在於孩子們願意用行動去實踐他們相信的理想。很慶幸自己能陪伴這群年青人走過這段旅程。他們用行動證明,公民教育不只是課本裡的知識,而是一種關心社會、實踐理想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讓我看見,教育不只是單向的給予,而是彼此影響、共同成長的過程。
這次的經驗再次提醒我——當學生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世界、改變社會,他們其實已經是最有力量的行動者。
註:本次參賽學生來自成功、華江、內湖、松山、板橋、中和、中山、成淵、聖心等9所高中
發佈日期 / 2025/10/0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