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行動方案競賽參賽心得】--第十三屆國中組優選 澎湖縣立馬公國中
眾望所歸的眾望所「龜」 澎湖縣立馬公國中教師 蔡宗琳
這座島上,有很多著名的標籤:「花火節」、「雙心石滬」、「仙人掌冰」……,在學校規劃的彈性課程裡,我讓學生重新檢視這些標籤,這才發現不同世代的我們都有共同的想法:「我們不是只有花火節!」所以,他們分組翻找出更具特色和深度的旅遊方案,期待澎湖的觀光能有令人意猶未盡的一面。最後的焦點落在了「元宵乞龜」。決賽當天,緊張的學生們上台時應該在評審們、參賽者們的反應下稍喘口氣,因為對從未體驗過這項習俗的外地遊客來說,感受一定很新鮮,特別想將「筊」親自拿在手上試試看自己的運氣,而我們在地人卻是從小到大都在元宵那三日裡度過這場文化盛宴!
我自己教的是數學,年輕時誤打誤撞參加過文化資產義工培訓,對於社會人文科學領域雖仍一知半解,但幸好有公民行動方案系列書籍當作參考,利用手冊中現有的學習單,帶著學生們依循四大步驟逐漸完成了主要架構。學生們通常是在時間的夾縫裡完成作業:訪談大綱的擬定、閱讀相關文獻、訪談練習、訪談專業人士,在參加決賽之前他們有畢業旅行、三次的模擬考、三次的段考(決賽回到學校後馬上考第四次)、代表學校參加全縣音樂比賽直笛組這些重要的活動。幸虧我有這群耐受性極高的學生們,在作業壓力下總是互相勉勵打氣:「撐過去就海闊天空了!」
賽前幾位代表上台發表的學生也在學校諸多老師指導下,訓練過好幾場模擬口報,雖然最後到了決賽現場,不免還是有緊張興奮的情緒,但準備已算充分。這些老師們來自不同的專業領域,但都樂於協助學生和我完成任務,甚至在比賽結束我以為可以功成身退時,熱烈討論下一次可以怎麼操作得更加嚴謹完善,也讓學生的視野不受限在課本的知識裡,有機會接觸到真實的世界。遠在基隆明德國中的徐仁斌校長,不吝分享參加決賽的訣竅給我們,著實獲益匪淺。
為了增添學生們參賽的信心,我將諸多偶然的現象都解釋成「神明(烏龜)也在幫助我們」。比如:年初縣內文化局公告再次籌辦澎湖元宵乞龜登陸無形文化資產、今年恰有一家製作GPS地圖的公司特別製作了乞龜主題地圖讓我們大大節省了調查時間。而我自己基於科學理論,從來不參與這場機率戰,但今年元宵走訪廟宇,只要神案上有「龜」,我都虔誠地祈求神明賜予這群努力不懈的孩子們一個機會,也在心裡默默祈禱這項文化能被民眾看見其獨特性。信仰是安撫人心的藥方,當乞到了越來越多的龜祭品堆疊在我家餐桌上,我相信學生們的成果一定能被肯定!
參與決賽盛會的感動來自於不同區域、不同年齡層的學子們對於議題的發想和實踐,比賽尾聲評審老師溫暖而明確的評語,也釐清了我自己在教學上的方向。期許本校的團隊將集思廣益,每一年都推出令人驚豔的公民行動方案!
眾望所龜,長長久久 澎湖縣立馬公國中學生 莊婧孜
在忙碌的九年級生活中,有關於乞龜的事充斥著我每天的生活,最後一直到搭乘飛機前往台北獲獎回來澎湖都是我意想不到的。
我們班週三下午有兩節班級經營的課,我們常常會與班上同學或是自己完成一些任務,像是找澎湖的特色民宿、旅遊方案,或是製作相關議題問卷,直到九上的時候,班導將同學做了分組,並且討論出幾個澎湖的特色,像是石滬、菜宅、元宵乞龜等,每個小組查找相關的資料,最後經過討論後,元宵乞龜這個主題成為了我們最想深入探討的部分。每週我們都會多了解元宵乞龜一些,這是澎湖很重要的一項文化,但是幾乎所有人對乞龜都只有淺薄的認識,也更加體認到乞龜文化推廣的不足,甚至還有土生土長的澎湖小孩卻沒有擲筊過,這時也真正體悟到我們參加公民行動方案的重要性。
得知審查資料階段通過可以到台北參加公民行動方案決賽後,我們就開始馬不停蹄的為去台灣報告做準備,當時真的是非常忙碌,有每天的課程、段考、模擬考、還有作業、課後還要去補習班、社團練習、班上的音樂比賽,有時候補習完回家寫完作業,又要開始準備乞龜的相關資料,我常常準備到一半會在書桌前睡著。在假日時,我除了製作簡報之外,有時還會去工作室訪談,或是去一些地方走走看看做紀錄,在今年的元宵節除了體驗也特別留下很多照片。和組員一起討論互相交流彼此的看法,練習上台報告、將講稿寫在手卡上反覆複習,更是每日一定要完成的任務。
雖然我和組員們聽到要練習就會累的嘆氣,但在過程中學到很多是不可否認的。我在校內資優班課程本來就常常需要自己上台報告,但是我很容易緊張,對我來說寫的比講的容易,經過了資優班兩年多的訓練,我已經覺得我進步很多了。直到參加完公民行動方案後,資優班剛好輪到我要上台報告,結束後資優班老師告訴我,他覺得這次報告比他預想的要好,還特別問我是不是班導有幫我訓練上台發表的能力,但實際上從頭到尾都是我自己準備的,包括簡報、上台的內容都沒有請求他人的幫助。
這時我就聯想到準備參加公民行動方案的練習:我們為了去台灣口報,除了每天自己練習講稿,還要在老師們的提問下完成應答,在短期間發表的能力與膽量都有快速地成長。另外因為公民行動方案比賽需要回答評審的問題,你永遠不知道台下的老師會問什麼,所以我們每天回去都要把想到的問題跟答覆整理出來,知識和當下的臨場反應都重要,也是這個部分最令人感到困難。最後,我們都能互相配合流暢地回答問題,當下只覺得我對於乞龜報告這件事越來越得心應手,並沒有察覺這件事能提升自身的能力,事過境遷才發現這些努力讓我有實際的進步。
另外,也有很多初次的體驗。因為在這個方案很多事情都需要我們學生自己完成,像是我們寫陳情信函給政府官員能被看到,最後還與他們訪談,都是我沒想過能真正達成的。賽後,經過了圖書館老師的邀請,我們還成功完成了乞龜師生講堂,有機會和校內的大家分享我們在做的努力,想來還是覺得很不可思議。雖然做公民行動方案的過程有勞累、有怨言,但是卻帶來其他比賽無法比擬的收穫,很多看似艱難的事情最後也和組員們成功完成。就算之後沒有機會再次參加比賽,這個經驗卻是人生中十分寶貴的回憶,帶來的收穫也是獨屬於我自己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