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文化與公民意識

作者: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系)2012/10/3
2012年大專院校民主基礎課程教學計畫
主要教材:挑戰未來公民-權威

(考量到私校同學高學費與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授課者並未要求同學買這套叢書,在「注重智慧財產權」與「標明出處」的前題下,授課者將這些課程內容扼要地製作成投影片)

課程目標

       挑戰未來公民課程旨在培養大學生公民思考與公民審議(deliberative democracy)的能力,藉由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委員會-法治教育向下扎根中心出版之「挑戰未來公民」系列叢書做為上課主軸,同學們對權威、正義、責任、隱私等四個主題有系統性的了解,藉由這些主題式的授課,潛移默化之下同學漸漸培養公益感、法治精神,與最終目標的公共事務分析與批判能力,在中華民國邁向一個成熟的民主國家之際,讓受過課程訓練的同學能夠成為公民社會的中流砥柱。

       此課程為東海大學社會科學院大二同學的通識必修課程,只有非政治系的同學(因為授課者為政治系老師)能夠修習,所以課程目標不見得使每位同學在上完兩學分課程之後都能擁有紮實的政治學、社會學與法律的相關知識,然而對於這些哲學、社工、企管、經濟、畜產、生態、生醫、美術、景觀系的修課同學,此課程目標為「啟蒙他們」,讓他們對民主法治國家的權威意涵有深刻瞭解;將公民社會的分配、匡正與程序正義內化成一組重要的思維邏輯。

       也希望同學們對於個人隱私、國家安全、社會機構保障隱私等價值衝突的議題產生想法,更重要是,學生在上課過程中要學會能與自己意見相左者「對話」;對無正當性的霸權者要能「挑戰權威」;對複雜多面的議題要「能分析且避免人云亦云」。

主題規劃

     「挑戰未來公民」叢書原著係由美國公民教育中心所出版,為針對美國6至9年級的學生使用的教材,因此這套教材應用在「公民文化」大二學生的身上,可作為整體授課基礎,除此之外,授課者還對學生加強一些「慎思審辯」的思維途徑訓練,另方面該叢書圖文並茂,但多以美國實例為主,台灣的實例為輔,因此授課者在主題規劃中,加入了大量的台灣實例,並配合影音教學,善用Youtube等網站,以生動活潑的影片檔來加強學生記憶,刺激學生「怎麼想」的思維管道,而非要求學生「想什麼」的教條式教學,最後由於我的專業領域,課堂中也巧妙融合「基礎政治學」與「媒體解析」的內涵,但同樣以權威、正義、責任、隱私四個向度來細細品味這些關於政治與媒體的議題。

       值得一提的是,課程進行中授課者安排兩個小時的時間,帶著全班到校園內去撿拾垃圾、打掃環境。大學生對於維護環境的責任,不但身體力行,並且發揮道德勇氣,委婉勸戒亂丟垃圾之校園遊客,校園清潔活動行動由授課者親自帶領,受到學校勞作教育處很多的協助。

        教學過程中,同學的上課出席、清掃活動參與、上課發言、思辯能力表現(由老師紀錄加分)佔可觀的學期總成績,有期中考與期末考,兩次考試都加強同學背誦有關於權威、正義、責任、隱私等延伸觀念的知識內涵,採選擇題方式,每題只有兩個答案,詳細配分稍後詳談。

上課主題:

權威
關鍵詞句:正當性、合法性、誰是好的權威者、什麼時候可以拒絕權威、使用權威的好處與壞處、使用權威的成本與效益、權威與民主之間的關係

       權威部分的主題先介紹政治學對於「菁英」的定義,什麼是政治菁英?什麼是經濟菁英?再介紹「菁英權力的行使」與「菁英權威的形成」,只有菁英能行使權力嗎?還是一般非菁英的民眾也可以行使權利?並配合「挑戰未來公民」內容,詢問同學生活中有哪些「沒有權威而使用權力」的例子(權威一書,p.6),要同學去舉例思考,沒有權威而使用權力的後果是什麼?由於「沒有權威而使用權力」與「正當性」概念相關,所謂的正當性是「民眾接受某一政權的治理,並其視為權威」,因此授課者將順勢釐清正當性的概念,並且要同學就正當性、合法性、權威之間的關係來做一個統整性的思考。  

  • 問題1 三個新聞事件中,哪些人各有權力?
  • 問題2 哪一個新聞事件的主角運用沒有權威的權力?
  • 問題3 如果說國家的本質是暴力(強迫),但這種暴力的本質為什麼可以絕大多數民眾都能接受?或者民眾應不應該接受?不接受的話可能有哪些問題?
  • 實際執行時,授課者又加了一個民間司改會針對憤怒鳥林冠佑檢察官所側錄的偵查庭開庭實錄。
  • 此外,此部分也討論到與警察勤務條例規定中警察人員可能濫用臨檢權力的釋字第535號釋憲文。
正義
關鍵詞句:程序、匡正、分配、公平

        正義的概念不只在法治面上,在一個政治發展的歷程中,都是社會人群很依賴的精神指標,或者說正義精神的應用與落實,能有效的維持社會運轉、抒發人際之間不平等待遇所產生的民怨,正義又分為「程序正義」、「匡正正義」與「分配正義」,這三種正義以公平原則一以貫之,也就是說缺乏公平就缺乏正義,程序正義泛指決策過程公平、公正、公開,並且有接受錯誤時修正/補正的空間;匡正正義泛指一方侵害另外一方的生命財產安全或者商業利益所延伸出的不平等與失調,這種不平等或者失調需要以賠償或者懲罰的方式回復,回復之後還需有預防「侵犯」再犯的機制;分配正義則是人性最基本對於公平的期待,或者說在「分餅」的過程中是否你多我少產生一方之怨念?當然分配正義在公平之下也延伸出所謂的「結果均等」或者「機會均等」的結果,在政治學這些面向的探討還涉及到資本主義(機會均等)、共產主義(結果均等)與社會主義的知識領域。

       授課者在教授這個主題時,將以一個同學「事先不知情」的程序正義/分配正義的遊戲開場-最後通牒遊戲(the ultimate game),這個遊戲在實驗經濟學家的眼裡是一個有趣也具研究功效的實驗,將於「教學活動內容實施流程」再詳述;至於在匡正正義的面向上,授課者以「死刑存廢」之爭議性議題來訓練同學做和平和理性的分析,一個殺人犯在台灣這樣一個民眾情感「可能」影響司法決策的環境中「應該」面對怎樣的懲罰?什麼程度的懲罰?它其實有相當多複雜與細緻的面向值得思考,授課者會盡全力併陳各種廢死與反廢死的觀點,也將兩方的優、缺點都交代出來(當然這在同學仔細思量該議題後,才會在教師澄清理念時提到),活動的舉行以「兩方辯論」方式進行。

  • 問題1 有人說十大槍擊要犯劉煥榮殺的都是黑道,不是市井小民,因此在他槍決前有立委替他求情爭取特赦,你認同嗎?為什麼?
  • 問題2 先不論廢除死刑是否有必要性,你認為人類社會對於匡正正義的執行是否有極限(困難)?如果死刑有可能錯殺,那我們如何繼續利用死刑來「匡正」殺人罪刑?有沒有解決方案?如果死刑極不易錯殺,那麼是否一命抵一命(或多條被害性命)真的達到了匡正正義?
責任
關鍵詞句:究責、義務、選民、風俗習慣、道德標準

        電影蜘蛛人當中有一句有名的口號Great power comes with great responsibility,權力越大,責任越大,當然這是相信權力大者會發自內心,自動自發為「芸芸眾生」謀福祉,事實上,從政治學的角度來看,一個好的「政治責任歸屬」方案,來自完善的制度,或者說抵抗「領導者」性本惡的制度,不然美國建國先賢麥迪遜就不會在聯邦黨人書第10號書中提及:要用野心來去制衡野心,也就是後來世界各國在制訂憲法時所具體化的「分權與制衡」的概念,分權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政府單位分攤責任歸屬,讓公民在政府失靈時知道找誰負責?制衡的話,則是讓政府單位彼此監督,互相究責(譬如立法院監督行政院)。

       重要的是,挑戰未來公民「責任」一書當中把責任的來源分為承諾、分派、指定、職業、法律、風俗習慣與公民準則,幾乎囊括了從一般公民角度所會遇到的負責情形,也就是說,前面一段授課者所述的是政府負責的面向,此段所述的是一般公民負責的面向,這兩個面向遂構成這個主題的教學內涵,這裡要特別提及一個「公益感」的概念,

相對論?國情不同?族群不同?情況不同?

       台灣實例
        「鄰居你好,請把衣服掛在家裡,謝謝你,謝謝你」
       http://raymondg76.pixnet.net/blog/post/21676015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yuhan081120101120174204

       此部分課程也配合環境責任教育:實施兩小時環境清掃工作,由授課者親自帶隊執行。

隱私
       國家安全(機關隱私)與新聞自由

       個人隱私與新聞自由,實際課程中,討論到涉及新聞自由與個人隱私價值衝突的釋字第689號釋憲文

課程簡要規劃

  • 2/22 (三)課程介紹
  • 2/29權威
  • 3/7權威
  • 3/14正義
  • 3/21正義
  • 3/28責任
  • 4/4調整放假一天
  • 4/11責任
  • 4/18期中考
  • 4/25隱私
  • 5/2隱私
  • 5/9隱私
  • 5/16隱私
  • 5/23亞裔美國人的政治與愛情(一)
  • 5/30亞裔美國人的政治與愛情(二)
  • 6/6亞裔美國人的政治與愛情(三)
  • 6/13亞裔美國人的政治與愛情(四)
  • 6/20期末考週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