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基礎》往下扎根 成就社會之本:陳妍秀老師(蓬萊國小)

作者: 
台北市立蓬萊國民小學 陳妍秀老師

社會的最小份子是「公民」,但並非年滿二十歲的人民便可稱為稱職公民,一位稱職的公民並非一夕長成,透過教育系統讓民主基礎概念向下扎根,相信幼苗茁壯成長後便能是社會的根本。

 

由台北律師公會翻譯出版的這一套《民主基礎系列叢書》,從兒童版繪本故事到少年版的學生手冊,一直與普通的書冊存在於筆者服務學校的圖書館中,學校師生也當成一般共讀繪本來使用;或許是缺乏引門人,故遲遲未能領略其中的奧義,沒能好好發揮奠定民主基礎的效用,讓筆者頗為介懷。

直至筆者重回研究所上課,經由曾慧佳教授的再三推薦,促使筆者決定深入研究,開發其在教學上的創新價值,因此使用其中的《正義》單元,將生活情境融入,進行一系列的課程。筆者觀察課前與課後自身與學生的回饋,發現:與《民主基礎系列叢書》真是相見恨晚,如若當初有引門人分享及概說這套書對學生的學習成效;如若當初有「教材分享包」,可以讓初用者快速上手,相信不會有相見恨晚的機會發生了。

在此,筆者概略分享《正義》單元的上課心得:

  • 思考工具協助聚焦釐清脈絡:

學生的學習日常,便是不斷的犯錯→修正→改過→再學習學科的學習過程是如此,與同儕人際相處也是如此,但老師們往往在學生犯錯、有衝突後,因擔心學生會「細漢偷挽瓠,大漢偷牽牛」的心態下,藉由不斷叨絮將問題延伸,最後卻反而模糊了焦點。而《民主基礎系列叢書》裡的內容,則是根據單元課程所設計的「思考工具」,有助於筆者和學生立即分析問題,並針對問題處理將個人情緒放到最後面。例如:當學生發生肢體衝突時,先釐清「錯誤與傷害」,再針對「受害者與犯錯者」的承擔責任做分析,最後進行錯誤修正與彌補傷害,在不斷地反覆練習(每天都會有大小衝突需要匡正)後,雖然學生們還是會犯錯,但思考工具可以協助當事者彼此釐清事件脈絡、冷靜處理,且學生們漸漸能練習自己解決問題,而不需要事事依賴老師做裁量。

  • 課程活動有助於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

學校教育中,我們總會在數學課堂中不斷的練習解題,在國語課堂中針對優美詞句子做句型練習,甚至回家作業還必須將今日課堂的學習重點再做練習題。正義課程也是如此,課堂中筆者提供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情境接龍等等的練習,在其他時間,則試著放手讓學生們練習遇到問題時,要先自己練習試著按照思考工具提供的策略解決問題。其中,「告訴對方自己的感受」是一件需要學習和不斷練習的事情,更不是大人們眼中的小事一樁。生活中的課題也是需要不斷的練習,從「認知」到「行動」之間的距離,是需要多次的練習才能有成效的,再次驗證生活能力也需要練習的。

  • 思考工具有結構性、具體性適合用來建構學生的思考能力:

協助學生們用批判的角度來思考,經由一步驟一步驟地檢視問題,逐一引導學生思考方向、建構批判思考的能力;而非像學科的問答題要學生逐一填寫出標準答案,因此,如果教學者在課堂上著重討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進而凝聚解決問題策略的共識,而不只是讓學生填寫繁雜的學習單,就能有效建構出學生的思考能力。此外,教師的課程設計如能聚焦於學生如何習得素養,並將素養運用於生活情境中,而非僅是標準答案的獲得,那就能讓民主基礎概念扎下深厚的根基,讓幼苗茁壯成社會的堅實的棟樑。

  • 讓個人情緒質變到團體氛圍量變:

教學過程中,筆者班上有位脾氣行為較衝動的學生,因他感受到其他同學對他的包容,也常常原諒他不小心對其他同學造成的傷害,所以情緒衝動的學生開始學習其他人的處事方法與對人的態度。因為在《民主基礎系列叢書》所提供的思考工具,幫助學生能「就事論事」看待問題,跳脫過往以負面情緒及謾罵應對問題的模式,因此就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錯誤,感受到同學對他的包容,進而慢慢修正行為,讓人際互動更為圓滿,甚至觸發班級同儕的相處與氣氛,讓班級風氣更理性、更溫馨。筆者在課後進行調查,班上29位同學中有15人覺得自己的脾氣變好了(班上男生共15位,有11位覺得脾氣變好),大多數的男生覺得自己的脾氣變好了;在班級氣氛上有13人覺得變得比較好,吵架和打架爭執的情形變少,沒有人覺得爭吵情形變多,看到班上有這樣的轉變,讓筆者感受到個人情緒質變到團體氛圍量變。

  • 需要營造更多環境以思考工具來進行溝通:

高年級學生處於風暴期,對於所處的環境或所面對的師長,無法以思考工具來進行溝通時,多半選擇屈於權威的應對方式,或是私下再進行一些抗爭的小動作,然而,這些應對策略非但不能針對所發生的問題提出解決之道,甚至引起額外的對立問題,絕非民主素養的表現。再者,學生們在教室外遭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且無力溝通時,往往會把情緒帶進教室,造成班級經營上的困境,更不是教學者樂意見到的結果,教學者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撫平與處理。倘若,越多環境、越多人能以正義課程中所提的思考工具來進行溝通,相信正義就能無所不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相處必能更和諧。

綜上而論,筆者發現學生經歷正義課程教學後,在正義價值認知與行為上有正向的表現;在課程進行中,營造溫暖信賴與分享接納的班級氣氛,有助於提升學生基本的公民素養;而思考工具提供學生明確的思考架構,有助於學生培養問題解決的能力。此外,為了實踐「以身作則」的典範,教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應用所學,當面對正義問題時,總提醒自己做出良好示範,教學相長之下,無形中也督促自己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與公民素養。

 

感謝「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持續在校園推廣民主法治觀念,並開發《民主基礎系列叢書》「教材包」,嘉惠更多的師生學習思辨的智慧、散播正義的種子,進而使民主基礎往下扎根,成就社會之本。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