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千里之行,始於希望 —民主基礎系列叢書推廣心得—

作者: 
黃雅玲老師

法治教育千里之行,始於希望

—民主基礎系列叢書推廣心得—

文:黃雅玲

師:「如果你現在一人在荒島,請問你還要學法治教育嗎?」

學生異口同聲:「當然不用!」

師:「對,人在荒島,應該要學如何徒手抓魚,才更重要吧!」

學生議論紛紛地笑了!            

師:「不過,很抱歉!各位並不是在荒島,請轉頭看看你的前後左右,正因為我們人跟人的距離這麼近,才更要學法治教育,學習如何跟其他人相處。還有,學法治教育,也應該比你去學抓魚,輕鬆吧!」

以上是筆者與學生進行法治教育課程時,常作為開場白的對話。這不僅是作為與學生輕鬆的破冰互動,也是筆者對於法治教育的認知。身為民主法治國家的一份子,眾所皆知法治教育的重要性,然而法治教育的目的?希望學生具備什麼能力?教什麼?該怎麼教?誰來教?這些問題都是大哉問。20多年前,筆者在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任職,負責法治教育小組(即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之前身),當時,小組成員們的共識,法治教育不該是呆板的「法條教育」,更不該是『不乖,警察伯伯會來抓人唷!』的「威嚇教育」,因此做了許多努力與嘗試(帶公民老師參觀法院、辦理輔導管教研討會、出版『看電影學法律』等……),然而做越多,就越深刻體驗法治教育的關鍵在於教材,沒有合適的教材,對於法治教育再多的期許都只淪為紙上談兵不切實際。

後來法治教育小組成員(黃旭田律師、張澤平律師)在日本發現美國公民教育中心所出版『民主基礎系列叢書:責任、隱私、權威、正義』(以下簡稱FOD教材),FOD教材內容充實,運用上開四個主題,設計從幼稚園至高中都能適用的教材。讓當時所有投入發展法治教育多年的夥伴們都驚為天人,原來已有現成又完整的教材可以使用,於是積極引進國內發展及推廣。

不過理念上認同,筆者個人心裡仍抱持懷疑,在文化、國情不同的基礎下,這一套美國人編纂的法治教育教材,真的適用在我們的學生身上嗎?直到幾年後筆者有機會實際運用FOD教材進行教學後,親身感受學生的反應,才因此確認了當初引進這套教材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責任』課程,學生回饋)

如果你覺得課程有幫助,是在哪些方面?(可複選)

知道負責任的好處

不再覺得責任只是負擔

願意多承擔責任

對於責任不會用逃避的方式

願意跟責任作好朋友

85%

52%

38%

76%

52%

 

筆者並無教師資格,憑藉對於教育的興趣,因緣際會之下,在東部某國中輔導室擔任輔導員。當時由於國二A班一直更換導師、學生人心浮動、學習情況不佳,某位與筆者熟識的老師以為筆者有「繪本輔導」的專長,故推薦筆者協助A班導師處理該班學生情形。筆者認為這是實際運用FOD教材的好機會,毛遂自薦主動與A班導師商借暑期輔導課程時間進行『責任』課程。短短四節課時間,透過FOD教材中的「思考工具」提問,讓學生瞭解,面對「責任」要先評估益處及代價,再做決定;不用威嚇或說教,而是透過引導與討論,就能讓學生了解什麼是自己該負的責任,讓筆者十分驚艷教材的威力。課程進行到後半段明顯感受學生的改變,最後一節課,以「負責任者上天堂」自編故事作為課程的結束。將『責任』所強調的精神用輕鬆的故事傳達,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一開始原本多位對課程沒興趣的學生(可能以為進行「責任」的課程,又是要來說教了吧!),都報以熱烈的眼神,課後也都認真填寫回饋單,課程成效意外的豐碩。至少有一半學生認為不再覺得責任只是負擔;超過七成的學生不會選擇逃避方式面對責任。

 

有了『責任』成功經驗後,A班導師也十分認同FOD教材,筆者得以陸續運用早自習、暑期輔導時間及導師時間,將另外三個主題『隱私』、『正義』、『權威』進行教學。FOD教材內容的衡平考量(有益處同時也伴隨著代價;有權力就有制衡;權利並非毫無限制等等),沒有標準答案而以系統性

(隱私公聽會活動後,學生的回饋)

由於這次經驗,我學到了哪些技巧或哪些能力變得更強?

  • 辯論以及臨場反應。
  • 表達能力增加。
  • 討論方面。
  • 為自己的權利爭取。
  • 我覺得上台報告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一直說不想上台的學生)
  • 辦理事情的技巧變強。
  • 說話的技巧。
  • 學到了上台唸稿,不能一直看,因為這樣就知道你在看稿。
  • 講話技巧變得更好。
  • 因為錄影,需要很多臨場反應,所以上台報告時,我學會一些應變能力。(一直被其他學生稱讚上台不會怯場的學生)
  • 說話技巧與上台的方法。
  • 發言、判斷。
  • 站在不同的立場,看事情的角度。
  • 臨場反應變的很好。

的思考工具作為引導,幫助學生思辨,課程內容豐富強調分組討論、以及進行模擬法庭、公聽會等角色模擬活動。學生得以藉由頻繁的分組討論,學習與人互動、包容尊重他人不同意見、換位思考學習同理心、上台報告練習口語表達、非評量式的教學課程,讓平時筆試表現不佳的學生,有被肯定的機會;不僅學生得以提升表達、思辨能力,也有助於班級經營等不勝枚舉的好處。

 

進行完四個主題的教學後,與其說FOD教材是法治教育教材,筆者認為更貼切說法是「社會化教材」。『責任』是個人自主權的展現,所謂「負責任」是經由有意識的選擇,去創造個人的生活,而且承擔選擇的結果;『隱私』首重瞭解自己與他人的界限,學習保有個人隱私的同時也要能尊重他人的隱私,以及隱私是有範圍與限制;『正義』學習公平合理的處理團體間各項事務,包含事務的決定、分配、爭議的處理等等;『權威』讓學生學習團體運作為何需要權威(領導者與法律規定),如何評估權威以及權威濫權時如何處理等等內容。

幾年前筆者曾經採訪過一位在屏東某國小任教的洪老師,她得知有這套FOD教材後,便主動與基金會聯繫,自行掏腰包購買教材,在進行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她分享以下心得:

「法治教材中關於人性、尊重、對等,與讓每個人有發表意見,充分討論的概念,確實幫助我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協助思考與解決問題。」

有次課程中,只是單純的討論「約束行為」這件事,沒想到後來,學生竟然主動關心周遭環境,願意付出更多的行動。學生發現廁所的燈泡壞了後,主動去找總務主任,剛開始總務主任不予理會,但學生仍堅持不懈,往返總務處持續了三回,最後將問題解決。

「這一切只是從一個小小改變開始:習慣與學生討論;討論的魔力果真非常奇妙…」

還有我發現進行法治教育課程後,學生明顯比較快樂,學生表示以前的老師會打人,壓力很大,而且無法包容不同意見。教師習慣營造安全的討論環境,也能幫學生建立成就感,學生會認為自己是有用的,因為在討論中,他的意見能被採納,甚至可以幫助同學解決問題。

「我只是覺得適當保持學風的自由,長期下來,學生比較願意自律,比較會主動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命令,感覺比較靈活,這樣的課堂活潑有創意,師生都會比較快樂。」

 

洪老師的分享令筆者深受感動,這也是推廣FOD教材所期待的,就是提供想要改變教學方式、想培養學生更多思辨能力的老師們一套合適的教材。當然FOD教材不是萬靈丹,也非毫無缺點,因語言及文化差異的阻礙,教材內容時常出現文字不易理解,或事例與我國司法制度不同的情形,需要老師們先行費力吸收、轉化;沒有標準答案重視討論,需要較長課程時間及挑戰老師平日教學方式等問題,都是FOD教材在推廣上的阻力。

現今網路世代多元複雜,如同「潘朵拉盒子」被打開的世界裡,各種美好與災禍充斥在我們周遭,使人莫衷一是。幸運的是「潘朵拉盒子」中「希望」被留下來,也因為有「希望」,讓我們得以在這混亂的年代中,即使阻力重重,仍能向著目標努力邁進,相信只要我們繼續努力,肯定能讓更多的老師認同,也就能培育更多具有獨立思辨能力的公民!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