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2年第11屆公民行動方案競賽 評審老師的話

2021-2022全國公民行動方案競賽決選暨頒獎典禮

評審老師的話

      張茂桂老師                                   

台灣社會從民主化開始到現在,我們可以簡單的說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公民社會的興起,公民社會是甚麼呢?就是以公益行動為主、人民自願結社的團體,因為有很多公民社會的崛起,使得台灣朝向一個更民主化的社會發動,你們的公民課本裡面已有講過,我就不再說明了。

第二個階段就是如何讓我們公民想像公民社會的一些理念,民主社會的一些價值觀念,可以向下扎根,那個就是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成立的一個宗旨。所以這個階段是在公民教育的想像、以及向下發展、扎根的一個過程。在這樣的氛圍下,本基金會成立了。

第三個階段就是我們如何協助年輕的朋友成為這一個社會的中堅,就是公民的想像如何推動公民教育,這個公民教育不是公民科的教育,而是普遍的、廣泛的公民行動的教育,那各位在這邊做的就是第三個階段的事情。如何成為一個有責任、有權力感、有參與意願而且能夠平等尊嚴以及多元的想像參與這個社會,這個就是我們做公民行動方案的主要目的,如果有人要問說這麼多贊助活動的金主在這邊,他們在做的事情是甚麼呢?其實就是協助我們這個社會,可以朝向更平等尊嚴、多元、永續發展的想像。

今天的日子,有一個特別的意義,因為今天是965萬的第一天,965萬是甚麼呢 ? 是我們需要965萬的支持票,才能通過憲法的複決案,這個憲法的複決案就是昨天在立法院通過的,就是要修改憲法,讓中華民國國民在18歲就可以取得選舉權。今天是965萬的第一天,挑戰很大,雖然到時候你可能還是不能投票,但是還是可以影響的,所以在這一天來分享大家的工作成果是有特別的意義。今天比賽的成敗沒關係,因為參賽的有四十幾隊,能夠進入決賽你們已經很優秀了,對評審來說,要評出名次其實是非常痛苦的過程。我可以代表在場的評審對你們說,無論如何你站在決賽這邊,就是比別人多了一次成長的機會,所以今天也就是一個成長禮的通過過程。

等一下你們要在這邊分享工作成果,有幾個原則及時間限制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劉麗媛老師                                  

首先,不管是指導老師或是參與的團隊學生,我們要向各位表達「辛苦了」,因為我自己也帶過學生比賽兩次,也當過評審、當過司儀,所以很能理解這樣的歷程。因為做一個公民行動方案時間上幾乎需要整整一個學期,真的要非常有動力跟耐力才能完成的。早上張茂桂老師有提到,一個民主的期程、公民社會的崛起很重要,我們身在公民社會裡面,很重要的是要有權力意識、責任跟參與,所以對你們來說,其實每一個公民行動方案的題目都是要從覺察周遭環境,從跟你有連結、或者你有感的題目去開始著手,找一個題目幾乎要花六到七個星期,然後慢慢去思考它的可行性,然後再慢慢的進行。

在這個歷程中,其實是一個認識你自己、認識學校、認識社區、認識社會很好的一個途徑,所以這個也是我們課綱裡面常提到的探索自我、自主學習很重要的一個過程,但自主學習不是放牛吃草,老師的引導跟指導也是很重要的。我們公民行動方案有四大步驟,大家清不清楚我們為什麼要有4大步驟,這是一套方法引導你去思考我們公民跟公共政策的關係,公共政策到底是甚麼?公共政策到底需要怎樣的一個基礎?所以在這一套的公民行動方案4大步驟裡面,你可以看到第一個就是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我們今天可以看到很多組都是從課堂上開始發想,再匯集出一個題目,或者真正實際到周遭的環境去走一次,才會確認你要進行的題目。

再來就是要知道,在這個公共政策裡面,我們的權責單位是誰、法規是誰?我們看到今天有幾組,甚至是小學組的同學,他們在面對評審提問時對於法規也是相當清楚的。這個法規是一個依據,就是在研究過程裡的一個依據,在我們提出問題、或是可行方案裡面,它是具有合理性、合法性、正當性,甚至是公平性的,這就是要讓大家去思考的。

然後最後形成的解決方案要是最佳的方案,所以評審的提問都是要促使你們再重新思考、檢視這個方案裡面的優缺點,不能隨便列出來的,有沒有經過謹慎思考、有沒有數據、或是佐證資料等基礎來進行。就我這幾年的觀察,整體來講我們今天的比賽隊伍是進步蠻多,因為剛開始的行動方案主題都是侷限在校園裡,現在大家都會把視野跟方案延伸到校外,甚至是有自發性的組織。今天各隊的報告不管是用戲劇或其他方式,整體來說呈現方式是活潑的,但是很重要的是,今天我們仍會分出優勝名次,會從你們在主題上,在推論上、解決方案裡面的因果關係,或是你的邏輯性、連結是否適當,或者是你的方案是不是可行的,這些因素都可能包含在評量的標準裏,没得到特優並不代表方案做的不好。希望大家都能夠珍惜這個方案進行的整個歷程,我曾帶領的學生在做過公民行動方案之後,覺得說最感動的地方是 :「沒想到,自己的力量也可以改變社會。」

所以真的開始就會是改變的開始,就像張茂桂老師早上講的,今天是你的一個成年禮,因為這個歷程裡面包括你跟公單位的交涉、溝通、協商,過程中你會有很多的體認,也會覺得 :「這不是我想像的社會跟世界」;原本你的知識都是從課本上去獲得,從行動方案裡面可以讓這個知識立體化,因為透過實踐,你會更有感受力,也希望你們帶著這個觀察力、感受力、行動力,共同來讓台灣更美好,謝謝大家。

 

 

      鍾元珧律師                                 

首先非常感謝主辦單位讓我今天又有機會站在這裡,這應該是我第四年擔任評審,這幾年評審的經驗以及跟各位評審的交流,我歸納了幾點大家都會重視的點,雖然每個人在個案的判斷上可能不見得是採取相同的看法、給相同的評價,不過有幾點我想是每個評審老師都很在意的事情。

第一個是關於議題的選擇,我們都知道有些議題可以很大,可是你可以做得很細、很具體、很落實,舉例來講,我彙整了今天的議題,包括減廢-減少廢棄物、交通、飲食各方面。其中減廢這個議題大家知道可以非常大,講到環保的、非常「高大上」的,也可以落實到你的生活之中,那我們怎麼去判斷呢 ? 這時候我們會講,公民行動最希望的是引導行為改變,行為改變的方法不外乎是利用意識、觀念的認知形塑,或者是用所謂獎勵或是懲罰的方法,那我們會說如果你最後的行動方案只能停留在倡議的話,可能表示你在選擇的議題最後的落實、聚焦上面有點不夠,所以我在這想給大家一個提醒,這是第一點我們看到的。

第二個我們想要看到的是,同學們真的有參與行動方案(剛才劉老師也有提到),坦白說這麼多年來我們普遍認為國小組的表現都非常的好,因為第一個他們表現的很自然,而且針對問題他都能夠認真的回答,而且是一個很真誠、很自然地流露出他對事情的認知跟瞭解,還有他在這個活動中所看到的事情,所以同學、學生們的參與,也是一個評審老師們非常重視的事情。

第三個是,重視各位獨立思考的過程,我們希望能夠避免大家接受任何的權威來照本宣科,因為我們都接受權威的話,這個社會就不會有進步了,所以我們希望可以看到同學們獨立思考的過程。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會發現,在民主法治社會中,我們其實不斷遇到的是價值衝突,我們沒有辦法說有一個價值是絕對至高無上的。今天比較少看到,不過往年都會看到大家引用憲法第15條的保障財產權,但可能問題都不是在於保不保護財產權,而是有不同人之間的財產權的衝突,這時我們該怎麼去選擇,或是該如何一步步去處理。我們希望透過同學的思辯過程,能夠推論、找到至少是同學們自己的答案,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報告裡有呈現更多的推論過程,可能你的得分會更好;那可能比較不用太多的談作業流程,我覺得是真正最精采的地方是推論過程,大家都想看到同學的思辨過程。

再來最後一個就是,我們都知道、其實這個社會有很多的現實,如同剛剛講的,你認為最優先的價值,不是每個人都跟你具有相同的價值選擇,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你遇到現實的困難,你的想法不能夠實現的時候,你怎麼去面對、去處理,你是就放棄了呢,還是你有考慮說沒有關係,可能我在現在還沒有辦法取得大家的共識,所以我願意先選擇退一步的,一步一步來,我願意做一點妥協,但是讓這件事情可行,我仍然一步一步地前進,我想這個也是評審委員們很希望看到的。

這是我總結這些年來的經驗,跟大家做一個分享,如同剛才老師說的,其實因為是比賽,我們都得選出一個名次,雖然我們有共同的標準,可是在具體的每個案子,我們看到的、給分可能還是會不一樣,所以各位同學們不要太介意,因為多元價值還有溝通取得共識的過程,就是我們民主社會,或許是公民行動方案最要體現,讓大家都能參與、經歷的這個過程,謝謝。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