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行動吧!轉換概念學習方法刻不容緩

作者: 
ANN 台北市民權國小志工家長

有人問,法治教育和品格教育有何不同 ? 我的感想是,最大的不同,是法治教育引導出孩子思辨的能力。隨著社會風氣的快速轉變,且在現代社會好心不一定有好報的情況下,我覺得在品格教育之外,更應該告訴孩子,一件事情的發生,人們可能有數種不同的反應,但某些反應是比較適切的。但為什麼某些反應才是適當的 ? 這個為什麼,就是現在孩子最欠缺的思考力 - 如何分析問題、尊重別人與對自己選擇的結果負責之能力。
 
「隱私、 責任、 正義(公平)、 權威」, 這四個看似生硬的法治教育主題 ,其實卻與生活息息相關。
「媽媽你不公平,弟弟禮拜三讀半天都可以玩電腦遊戲,所以我放假時應該要把沒玩到的時間補回來。」唸國中的女兒,常會抗議小六的弟弟玩電腦遊戲的時間比她多。
「不公平,姊姊玩1小時,為何我只能40分鐘 ? 我也要玩1小時 !」到了週末,換弟弟抗議姐姐的遊戲時間比他長。
怎樣做才公平 ? 兩姐弟的遊戲時間都一樣多就是公平嗎 ? 再舉個例子,兩個學生都沒寫作業,老師對甲學生口頭告誡,卻要求乙學生罰抄課文三遍,這樣公平嗎 ? 都有犯錯,是不是應該處罰都一樣才叫公平? 
 
最近聳動的新聞頭版捷運殺人案:兇手鄭捷的好朋友李同學獲知鄭捷即將犯案,但因為不想失去這個知心好友,承諾鄭捷會保密,選擇隱瞞,沒想到鄭捷終究犯下無法彌補的大錯……. 其實李同學與鄭捷之間的口頭承諾,就是他與好朋友之間的隱私。隱私是多麼重要呀~但當隱私碰上其他更重要的價值與利益時,隱私就應該受到限制。友情很重要,但生命更無價,維護友情與大眾利益相衝突時,該如何評估 ? 該如何決定 ?
 
當同學遺失手機,老師要求全班同學互相搜查書包,且每個人都要寫悔過書,老師這樣處理,你覺得合理嗎 ? 用法治教育的觀點來看,首先,老師沒有做到程序正義:意即用公平合理的方式蒐集資訊,再加以判斷;互相搜查書包,涉及個人隱私;未查明真相就利用老師權威,要求全班照他的方式做,就是濫用權力。
 
孩子放學回家後說,老師今天功課出好多喔,還規定明天一定要交 ~可是昨天已答應媽媽今天要幫忙拖地做家事……功課是一個責任,做家事拖地也是責任,但時間就這麼多,現在兩個責任相衝突,怎麼辦呢 ? 如何思考兩個責任的利益與代價,並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這就在法治教育的討論範圍裡。
 
瞧~ 這些事都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當初會選擇進法治教育組當故事媽媽,是因為我非常認同法治的理念,透過繪本的故事拋出問題給孩子後,引導孩子思考,讓孩子花點時間動動腦筋想想,最後口述出來,這樣才會內化成孩子心裡的基本觀念。
一件事情的發生, 總是有許多層面可與去探討,但告訴孩子一個清楚的思考方向,協助孩子學習如何思考,而非思考些什麼,分析做這個決定後需承受的結果。沒有標準答案,只要合理都可以接受,加強為自己進行明智抉擇的能力,並對自己選擇的結果負責。這樣的能力與素養,應該是從小就該學習培養的。
 
幫助自己, 也關懷別人,就是法治教育的精神,歡迎大家來加入法治教育的行列 ~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