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學校是否可強制規定學生穿制服?

A:參考「輔導管教注意事項」第21點之規定,有關學生服裝儀容,應以舉辦校內公聽會、說明會或進行全校性問卷調查等方式,廣納學生及家長意見,循民主參與程序訂定,以創造開明、信任之校園文化。因此,學校不宜直接強致規定學生穿制服。

法律觀點

        學生是否應穿制服,是屬於生活管理的事項,教育部一般是授權給各校自行決定,把這個當作學校教育自主的事務。不過最新修正的「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第21點,則是明文建議有關學生服裝儀容事項,應以舉辦校內公聽會、說明會或進行全校性問卷調查等方式,廣納學生及家長意見,循民主參與程序訂定,以創造開明、信任之校園文化。因此,學校應該在踐行這些程序後,再依學校規範的方式處理,不宜直接強致學生的制服。

教育觀點

        有一派理論是說,學習適當的穿著是一個教育活動,所以主張不應該強制學生穿制服。另一派是說,學生花很多心思在想要如何穿著打扮,使得學生不能專心於學習,所以透過制服的規定,他們就不用天天想這個問題,可以專心處理課業上的問題。

        學校強制學生穿制服的目的,其實主要應該不是在於方便管理,而是協助學生專注在課業上。所以,制服也應該可以有變化,可以有選擇。另外一方面,制服有夏季和冬季之分,學校不僅要求學生要穿制服,同時還規定換季的時間。嚴格來說,如果把制服的換季當成一個強制要求的活動,反而忽略了體質上的個別差異,這就會顯出它的不合理之處。

處理建議

        學校規定學生穿制服,除了管理方便、團隊精神及形塑認同感外,主要應該是希望學生不要多花太多心思在服飾上,而不是要讓學生都喪失美感的教育。所以,對於制服的樣式,最好透過全校學生共同決定,因為學生有參與做決定的話,就比較能接受。

        另外,即便是穿制服,在換季的時候,應該要允許可以同時穿著夏季或冬季的制服,不要太過硬性的規定,因為不同的體質有不同的需求。但學校往往基於管理或秩序的理由,把穿制服無限上綱,甚至跟學生的品格與學習態度相關聯,這其實不是穿制服最核心的意涵。

延伸思考

        制服的問題涉及學校對於學生的管制可以作到什麼樣的程度。以往學校比較重視學生外貌的管理與約束,導致學生不斷地挑戰這項管制,使得管制的本意及精神反而被遺忘或忽略了。所以,過量的管制應該要被揚棄,在教育目的的考量下,最低限度及合理的管制應該要被凸顯出來,而不是認為過去可以管制的,現在當然還可以繼續做管制。

本文摘自《老師,你也可以這樣做!》。此書收錄多篇校園法律實務與理念的文章。(購買方式請點此)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