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在上課的表現,像在跟老師玩一二三木頭人,在老師看不到的地方,特別是要匿名評量老師教學表現的時候,可以是政論名嘴,在老師看得見的課堂上要討論時事,卻八風吹不動,這不正是教室版的一二三木頭人?
身為公民老師真的希望學生的視線能從分數的上下移開,好好看一看我們所在的社會.我試過各種教學活動想喚醒學生抬起頭來好奇這個世界,從自選時事辯論賽、主題性評論評析到批判性思考讀報,在找尋教材過程中,無意看到「The world we want」的影片,光是標題就令人熱血湃澎,幾年下來,公民行動方案雖不是萬靈藥,但是為愛扮演木頭人的學生打開一扇新的視野、一個動起來的可能。
【從We Care到We Hear】
公民行動方案的第一步界定問題是花時間的,不是光用投票就能搞定,看到學生面對社會上大小事冷漠無感是令人心痛的,就算不為了公義,光是一個個冷漠的生命本身就是遺憾,找尋議題就是找出學生關心的初衷,一個關心是一個火苗,而老師的角色是守住火苗直到它興旺地燒成新的火把,唯有找到真正關心的議題才有續航力面對實際行動的困難與挑戰,並且對老師也是如此,因為看見學生身上關心的火苗,才能燃起動力一年一年地做下去。